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视觉 >

“影像诗人” 诉说镜头背后的故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许望 时间:2018-09-04

面对被忽视的边缘群体,马格南摄影师Jim Goldberg用镜头抚慰苦难、审视现实,以客观影像与主观描述完成对世界的多层次解读。

2018年9月21日至23日,第五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将如约而至,全球最负盛名的图片机构马格南图片社,将在画廊展区核心板块带来摄影师Jim Goldberg的系列作品。这位风格独特的摄影师以纪实摄影为基础,融入文字、录像等多种媒介,以影像写就一首首“呢喃低语”的诗。在8月25日,这位“影像诗人”将创作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QQ截图20180904103822

在近40年的摄影职业生涯中,Jim Goldberg始终关怀社会弱势群体,他的镜头为这些生活中没有光亮的人群带去片刻的关注。面对贫穷、孤独、被遗弃、被歧视的社会边缘人群,Jim Goldberg总是能够走近他们,让他们袒露出最脆弱、最矛盾、最迷茫、最真实的一面,然后用影像记录和讲述。

1977到1985年,Jim Goldberg用9年时间完成了“富与穷(Rich and Poor)”系列摄影。这一系列以普通的美国人家庭作为摄影对象,以家中客厅或卧室为背景,人物随意自然地出现在镜头中。

“富与穷”系列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于:Jim Goldberg在冲洗照片时没有按照传统切除相纸白边,而是利用这些白边,为纪实摄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叙事空间。照片冲印完成后,他邀请摄影对象在照片四周的白边处写下一些文字,描述照片中的场景。Jim Goldberg表示:“我希望获得主观的描述,希望听拍摄对象自己来诠释这张照片。”

“照片里的我们就像《三个火枪手》的主人公。贫困很糟糕,但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相互扶持。”一位低收入家庭的妻子写道。照片中,夫妻两人热烈相拥,一同蜷缩在画面角落的一张单人沙发里。年幼瘦削的孩子半裸身子,笔直地站在画面中央。

1985年,“富与穷”一经展出就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这一系列作品中,Jim Goldberg已然显露了独具特色的摄影风格:一流的人物表现力、充满故事性的场景以及摄影对象的文字表达。

在接下来的10年里,Jim Goldberg将镜头对准了养老院、康复中心和无家可归的人群。它们被社会遗忘,沉浸在自我的孤独和冷漠中,Jim Goldberg将这一系列作品的展览命名为“隐形人”。在摄影中,他延续了此前的风格,让摄影对象用文字发声,为社会边缘群体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机会。

这段时间内,Jim Goldberg以旧金山为样本,与当地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一同生活,完成了作品“狼孩(Raised by Wolves)”。1995年,“狼孩”首次在华盛顿展出,除了摄影作品,Jim Goldberg还出版了同名书籍。书中以摄影图片、零散的对话手记等形式讲述了两位青少年Echo和Dave的真实故事。这两人性格迥异,却都处在社会边缘、无家可归,也因此被对方吸引。

展览开幕后不久,“狼孩”话题就引发了全社会范围的讨论。当然,Jim Goldberg的作品本身也大获成功。“狼孩”系列作品具有新闻报道的诸多特征,但无论从形式或内容上都远远超出了常规新闻报道的范畴。

2004年,Jim Goldberg受马格南图片社委任,为雅典奥运会拍摄一组希腊“新移民”文化的图片,于是他前往希腊四处探寻。奥运会结束后,Jim Goldberg却没有停下脚步。出于对社会边缘者的责任感,他留在欧洲,进一步关注来到此地的“新移民”群体。

Jim Goldberg将这一项目命名为“开放视界(Open See)”,寻找那些通过偷渡等方式来到欧洲并希望留下的边缘人。通过镜头,Jim Goldberg记录了他们寻一处落脚地的艰辛。

在数十年对严肃社会现象的记录与思考后,近五年来,Jim Goldberg逐渐从宏观话题回归到自身,先后拍摄了回顾他本人成长足迹与家庭关系的The Last Son,以及记录女儿日常的Ruby Every Fall。他的视角永远充满人文温情,却又带着一丝尖锐的对社会的质询,最近他又关注起当今美国政治环境下的种族问题,同时尝试大尺寸剪贴这种新的形式,显露出旺盛的创作欲。

职业生涯的开始

1972年,那时我还是一名神学院的学生。那年我第一次按下了快门,这种体验对我而言无可取代,它让我意识到有一种比语言更有力量的东西存在。这是我选择成为摄影师的开端。

对边缘群体的关注

Jim Goldberg:在1975年我花了8个月时间在东南亚地区旅行。我与佛教僧侣一同居住,他们对我们通常认知的“启蒙”有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影响了我很多,也让我在创作中更加关注大众视野之外的世界。我想用镜头展示一个社会、一种经济模式是怎样边缘化一个人,怎样创造了贫穷和苦难。

文字之于照片意味着什么?

从学生时代我就做过这样的尝试。纪实摄影总是选择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试图从客观的记录中理解现象。而我则对另一种形式更有兴趣,我希望获得主观的描述,希望听拍摄对象自己来诠释这张照片。有时,镜头语言和主观描述是相互印证的,而有时两者则相违背。无论是哪一种,都使得观众能够从摄影中获得更多层次的情感体验。有时候,这种体验超越了新闻摄影的范畴。自那时起,镜头语言和摄影对象的主观描述就成为我摄影作品中不可分割的共同整体。

多媒体讲述方式的优势

我非常欢迎多媒体和新技术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它们能够为观众创造更多样化、复杂化而且层次分明的情感体验。运用新技术的同时,我也开始反思传统的纪实摄影形式。最近,我开始创作大尺寸的、更加抽象的剪贴作品,新的挑战始终会让我兴奋。

关于未来

最近我在设计一套公益广告展板,探讨当今美国政治环境下的种族问题。另外,去年我在北京工作时完成了一系列摄影和剪贴作品,目前我正在整理和出版这套作品集。我现在还正在做一次全美巡展,从SFMOMA开始,我将一边旅行,一边展示作品并和观众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


编辑:职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