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在何方, 秦腔传承靠谁? ——郝振易先生逝世留给秦腔的思考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魏韬 时间:2021-02-26
郝振易(1927-2021年),陕西蓝田县人。易俗社第12期插班学生,进社后先习秦腔旦角,后改演奏员兼作曲,曾参与易俗社多部剧目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工作,为百年易俗社秦腔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参与拍摄秦腔史上最早的两部影片《火焰驹》和《三滴血》,并随团进京演出及三大秦班巡回十三省市演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在易俗社学习、工作一生的郝振易先生,退休后依旧关心秦腔艺术,心系易俗社,积极传播秦腔艺术和易俗社历史,甚至在年过八旬、九旬时,依旧关爱后生晚辈、接受媒体访问,把自己所经历的秦腔历史上的珍贵瞬间讲述给更多人,被誉为是“易俗社的活化石”。曾撰写《清新雅美 声情动人——刘毓中先生唱腔赏析》《肖若兰<藏舟>唱腔介绍》《孟遏云的唱腔艺术》《爱如慈父的范紫东先生》等文章,有着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冀福记同时对于郝振易先生在秦腔音乐方面的贡献做出独到点评:“音乐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灵魂,而百年剧社‘古调独弹’,形成独家演奏体系,探索出灵动美妙雅俗共尝的‘易俗韵味’。对此秦腔戏曲灵魂的传承和发展,易俗乐师郝振易先生,做出巨大贡献!尤其在两部秦腔影片《三滴血》《火焰驹》的音乐工程中,他做了默默的奉献,在百年剧社艺术管理中,他担任业务科长到退休,为坚守把握发扬易俗社音乐声腔特色,而鞠躬尽瘁一丝不苟的精神,永驻同仁与戏友的心中!尤其他在重文化、育品德、习技艺的易俗学府培育下,成为有素养、有包容、能舍得、能吃苦、与世无争而献身秦腔艺术的精神,永远活在关爱秦腔艺术的同仁与戏迷心中!” 1958年秦腔彩色电影艺术片《火焰驹》剧本封面和后来发行的光盘封面 “音乐是戏曲的核心,应当赋予音乐工作者以一定的权威性和话语权,以此来保证戏曲的特点和韵味。”在冀福记看来,以前三意社等团体都有自身鲜明的音乐演奏风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难觅其宗。而现在虽然有些戏曲纷纷上马大制作,搞“大戏”,动辄花费数十万元,却缺乏本体的东西,难以在群众中产生反响共鸣。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秦腔是大众文化,不能离开群众基础。而掌管音乐的掌门人,既是掌控戏曲风格走向的组织者,也是保证风格一脉传承的守护者。他们的坚持让戏曲风格“不走样”“不变味”。 编辑:小树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