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非遗 >

从略阳“罐罐茶”漫谈汉中的羌族人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会林 时间:2020-09-02

离开略阳多年了,曾经的人与事已经淡忘了许多,唯独对略阳的特色早餐“罐罐茶”情有独钟,每次只要看到这样的招牌字,就会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也毫不犹豫地会去品尝一碗。现在,罐罐茶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广泛的扶持推广。 
  对于“罐罐茶”,有人说是“治水英雄”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创造的,也有人说它是古羌族的遗风,但这种把饮食与茶品结合在一起的特色餐饮的确流传了很久很久。在陕西的略阳、宁强、凤县,甘肃的武都、两当等地,人们都有喝罐罐茶的癖好,他们把藿香、茴香、生姜、葱根加入到面糊和茶叶中烹煮,再拌上其他丰富的佐料与点心制干存储。即使长途跋涉,使人能马上解渴充饥,也方便烹食。因此,我相信,这种饮食习惯应该是古羌族人的遗风,他们早期在马背上生活,逐草而居,多依畜肉为主,“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莫解”,也许,就演变出罐罐茶的制作办法。 
  早年,我在汉中地区略阳县工作,经常会去郭镇、乐素河一带下乡,赶上逢场集会,街上就会有许多穿着一身藏蓝的旧式褂衣,上面镶着五色花边的小身材女人,她们肤色略黑,脸颊的颧骨要比我们高一点,常常背着山里人家的土特产,在集市上售卖,然后再采购一些生活日用品,又慢悠悠地返回在山峦中。而平常的街市上,却很少看到她们的身影,因为特征明显,服饰个性,也就容易引起外乡人的好奇和关注。有时,跟随她们的男人,大多长得精瘦脸黑,一样的青蓝布褂,缠着黑白头帕,拿着旱烟袋,不紧不慢地在人群中踯躅观望,似乎很少听到他们讲话。羌族人是依母系为主导发展起来的民族,族群中的大事小情都是由女性协调解决。汉中人都说,略阳的女人在家比较强势,男人比较寡言,也许就是从这里而来。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有时间我们去农户家里访查,看到他们垒石为屋,依山而建的居所,清贫简洁,古朴实用,搭建的木楼,人称吊脚楼。下层养猪喂羊,二楼住人,房舍采用原木板的卯榫结构,用山上的桐油简单涂抹或直接不做油漆,只是随着时间的熏染,松木板会自生一些时代的古旧色,显得沧桑年久,往往单家独户的隐蔽在一片翠竹绿林中。偶尔,也有几户经济条件好的,修建着带飞檐塔形的碉房,门上方挂着羊头的标志,墙壁粉刷得很有民族特色,也会有简单的神仙鸟兽图案。 
  据说,住在略阳的羌人,是羌族中白马人的后裔,周秦之时,他们就移迁到这里,随着时间的尘洗,除了很少的民族特性还在传承外,他们的习性、观念基本都融入了汉人习俗,只是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饮食做法却广为流传。如松柏烤熏的五香腊肉和薄荷、茴香、五谷调制的“罐罐茶”,现在,已成为陕南的名菜佳肴。 
  后来定居在汉中,因业务经常去宁强县,才了解到羌族的故地,源于宁强县境。电视剧《芈月传》中“义渠国”的故事,描述有羌族的历史沉浮,部落间的水草之争,地域战争,羌人们也被四分五裂,被迫迁徙。现今,落户在宁强一代的羌族人,从先秦开始,就在玉带河两岸繁衍生息,他们终年以牧羊为生,每天追逐着阳光、水草,白色的羊群、飘动的云朵、秀丽的山谷河川,被世人誉为“云朵上的民族”,大量的羌人依然在这里传承着他们的羌舞、羌绣、羌技艺等文化,繁衍着自己的子孙。 
  在宁强,不但建立了“羌族文化博物院”,还有专业的羌人团队,身着民族服装,继续传承、表演着各式各样的羌文化活动,如“羌族傩戏绝技”“上刀山”“过刀桥”“羊皮鼓舞”等等,把湮灭在历史中的民俗,再一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还有宝鸡市的凤县,也是较早注重开发羌族文化旅游的县,这里的一大部分山区也居住有羌人的后裔,沿袭羌族的生活风俗,曾经一度,当地政府挖掘推广以羌舞为代表的羌族舞蹈,舞者越来越多,每天傍晚在广场载歌载舞,形成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汉中,是汉人的老家,也是三千年羌人的故乡。秦巴盆地,气候宜人,绿茵覆盖,水草丰茂,是动植物的乐园,也是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好地方,它融合了秦风、羌习、蜀俗、楚韵,就如生活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的羌族人,用自己神秘多彩的氐羌文化,给汉中的文化历史及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历史的演绎和社会发展,现在的羌族人,已经与汉族人难以区分。每逢过年过节之时,羌文化展演、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流水般地“吃庖汤”等民风习俗是羌文化最地道、最有趣味的展现。罐罐茶和羌绣、羌技艺等系列被纳入到非遗文化项目传承中,这也是汉中羌族人的骄傲、自豪。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