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非遗 >

陕西非遗传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军民 时间:2020-05-29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李军民东路碗碗腔因伴奏中有铜碗而得名,发源于同(州)朝(邑),流行在今渭南市的临渭区、大荔县、华州区、华阴市、蒲城县、白水县、澄城县一带,其演出形式为皮影和真人两种,是陕西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

微信图片_20200529093957.jpg

上世纪50年代,朝邑县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先后将《二度梅》《金碗钗》《白玉钿》《杨贵妃》等经典名剧搬上大舞台,在北京和全国巡演,吸引了广大的观众,受到了周恩来、习仲勋、马文瑞、田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周总理亲自将碗碗腔改名为华剧,造就了李瑞芳、杨荣荣、任小蕾等一批优秀的碗碗腔表演艺术家。

微信图片_20200529094001.jpg

东路碗碗腔以齐全的板路,丰富的腔调,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板腔单乐体系,板式有南路慢板,北路慢板、紧板、慢紧板、滚板、闪板、尖板,分花音、平音、哭音,其腔调融合了北曲的铜牙铁板之声和南曲糜丽婉转之音,从而形成了既擅细腻委婉、典雅清丽,又能激昂奔放、刚柔兼济的音乐特点,生旦爱情戏启口轻圆、柔情似水,转腔细绵疾徐,花腔戏开口吐字重,杀声如雷、声裂金石。曲牌有重台银纽丝,桂花兵,硬项,板皂。

微信图片_20200529094004.jpg

剧目有400余个,常演的本戏有50多个,小戏和折子戏40多个,经常演出的有《金碗钗》《香莲佩》《万福莲》《蝴蝶媒》等,剧目丰富,文戏、武戏兼备,深受人们喜爱,它的形成对其他剧种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音乐在细腻、委婉、缠绵,使人陶醉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529094008.jpg

东路碗碗腔历史悠久,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末清初,乾隆、嘉庆年间就传遍了陕西全省以及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清代著名的剧作家李芳桂是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李十三村人,他一生创作了《春秋配》《火焰驹》《白玉钿》《万福莲》等10本碗碗腔剧本,人称“李十三十大本”,不仅把碗碗腔皮影戏推上了艺术的高峰,也为中国戏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临渭碗碗腔皮影艺人杜升初,人称“一杆旗”,他演唱的皮影在上世纪30年代,红遍了陕西东府,上海胜利公司曾为他灌制唱片全国发行。

微信图片_20200529094012.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皮影得到重视和发展。临渭皮影艺人谢德龙、石永庆、郭向荣、李映凯、肖振华等不仅长期活跃于民间,而且多次参加省文艺调演,谢德龙在西安成立“德庆皮影社”,唱红了陕甘两省。

微信图片_20200529094016.jpg

195611月召开的“陕西省第一届木偶皮影戏演出大会”上,临渭区阎村镇申郭村郭向荣、信义乡上太庄李映凯分别获得挑签、演唱一等奖郭向荣的《跑马》挑签精湛技高,获皮影“亮子”(银幕)一幅。1957年,交斜镇皮影艺人谢德龙,把皮影的“亮子”放大两倍,将7寸大小的皮影人改为一尺二寸,还让皮人按步调走路,使皮影表演更加完美生动。并设女声、男声,改变了以前“前首”(即演唱者)由一男手包揽的传统。1959年,赴北京参加了全国皮影木偶小戏调演。

微信图片_20200529094022.jpg

改革开放以来,临渭、华、大荔等县的皮影艺人多次出访欧洲、美洲、东南亚和港澳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临渭区阎村、交斜、下吉、南师、凭信等乡镇的皮影队先后结社,公开演出。

198993日,西安电影制片厂在蔺店文化站拍摄了肖振华演唱的皮影《店遇》《庙遇》《游园》,石景亭演唱的《杀船》《撑船》,皮影新秀惠真慧演唱的《黑军》等六个选段。20036月,乐天皮影社成立,先后演出《十王庙》《万福莲》《火焰驹》等皮影剧目四五十本,并参加了电视连续剧《侠客行》的拍摄。2005520日—23日,渭南市皮影协会举办了建市10周年首届皮影调演。临渭区以石景亭为首的乐天皮影社演出了《白玉钿》中的“戳纸墙”“游园”,《玉燕钗》中的“杂船”等4折戏,获集体二等奖。石景亭获得优秀演唱奖,张田娃获优秀表演奖,石志杰获演奏奖皮影老艺人肖振华、蔺成江、白兆武获特别贡献奖。

微信图片_20200529094026.jpg

东路碗碗腔在陕西戏曲史乃至中国戏曲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传承保护这个古老的艺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