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游戏——绷马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刘立军 时间:2019-11-27
绷马绳,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西乾县小孩子经常玩的游戏之一。因为当年的小孩子早已年过不惑,再加之现在已经很少有孩子玩,所以游戏正确的称呼到底是什么,已经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依稀能记起来的就剩下游戏开始之前那段战前叫阵“钉钉牛,绷马绳,马绳开,叫那个,叫你那个伊伊过来上吊来”,所以姑且称之为绷马绳。 想当年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聚在一起,平均分为两队,距离十余米,手拉手摆成一字长蛇阵。双方首领意气风发、呼喊叫阵。被点到名的孩子奋力冲向对方的阵营,力图杀出一条血路,为个人赢得一份面子,为团队实力壮大做一份贡献。因为一旦冲破敌方战线,则不仅可以凯旋,还可以从对方阵营中随意挑选一位除首领之外的精英,以壮大自己一方的实力。如果没有冲破对方战线,则沦为人家的俘虏,受到别人的奚落,面子全失。所以,被点名叫到的孩子都会使出吃奶的劲,拼死一搏。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把一方人拉完为止。 每个孩子都想着自己能够冲破对方阵营,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孩子还是垂头丧气地沦为俘虏,极不情愿地被留在了对方的阵营。还有的有幸冲破对方阵营,结果由于用力过大,把对方的人员冲倒,滚爬在一起,没有哭泣,没有埋怨,大家嘻嘻哈哈,相扶着站起来,互相拍打着身上的尘土,重新投入新一轮战斗之中。 其实,仔细想一下,冲击对方战线是有技巧的。因为那时的首领大多为小孩子,还没有学会排兵布阵,他们大多只是把一些精壮的孩子摆在一字长蛇阵的中心,而把一些身体单薄的放在两边。如果在冲击的时候能够避其锋芒,冲击其薄弱之处,肯定可以凯旋,不会沦为俘虏。只是那时年龄太小不懂得思考。而今,明白了,弄懂了,却没有人陪着一块玩了。 网上百度了一下,这样的游戏在很多地方都有,名称大同小异。比如,在关中西府包括武功县等叫做“伐马城”,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叫做“打马城”。岐山县战前叫阵时,一方领队高喊:“野雉岭!”另一方喊道:“伐马城!”乡宁县的战前叫阵为,一方高喊:“集四邻,打马城,马城开,谁家娃娃上马来。”另一组集齐声应道:“打马城,马城开,我家老爷上马来。” 打马城相传是满族人模仿打仗时的情景,给孩子们发明的一种游戏,要孩子们不忘故国祖先,珍惜祖先们以弓马取得的天下,后来流传到民间,为乡村孩子们所喜爱。这项游戏活动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身体,使他们养成了一定的力量对抗经验,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精神。 要是我的文章勾起了您关于童年的回忆,那么我还可以推荐你听一首冯晓荣填词谱曲、牧童翻唱的歌曲《打马城》,那真的是回忆深深,感动满满。 最后,我想说的是,真的希望童年那些曾经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游戏能够走进现代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让他们放下手机,走出网络游戏,快乐生活。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