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非遗 >

叮当鸳鸯板 漫漫传承路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编辑 时间:2019-12-16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手打鸳鸯板,或赞一番英雄豪杰,或讲一段生活趣事,节奏明快、形象鲜明、语言活泼,这就是山东快书的魅力。

日前,第二届全国山东快书优秀节目展演在山东济南举办,来自全国12个省区市的33个作品参加展演。在展示山东快书艺术特性与丰富表现力的同时,此次展演也是对近年来山东快书的创演及人才发展状况的一次集中检阅。

曲随时代,艺为人民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临清一带的传统曲艺形式,其以铜板(即鸳鸯板)伴奏,表演风格热情奔放、幽默风趣,至今已传承百余年,《武松传》等经典名篇常演常新。1949年6月,山东快书由高元钧在上海正式定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快书很多传统书目都表现武松故事,常被外界称为‘说武老二的’。从一部书走天下到题材样式越来越丰富,几十年间山东快书起落沉浮,如今迎来了一个好的发展时代。”说起山东快书现状,从业20余年的山东快书演员栗瑞杰十分感慨。他16岁开始就在农村表演,常年扎根基层,此次展演作品《第一书记进村来》就是根据发生在农村的事例改编,再现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图景。

由聊城市莘县曲艺爱好者朱士国、徐庆昌、耿登朝共同创作的山东快书《撞车》从全国150多个报送作品中脱颖而出。“我们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碰瓷现象,围绕‘扶不扶、赔不赔’等热点话题展开构思,前后花了4个多月打磨这部作品。”耿登朝认为,曲随时代,艺为人民,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扑下身子从生活沃土中寻找创作素材。秉持这一理念,近年来他还参与创作了《不忘初心》等多部作品,数次获奖。

展现扫黑除恶故事的《深夜奇案》《路打不平》,讴歌英雄人物的《三退鱼》《过关》……据了解,参加展演的大部分作品皆为现实题材,且表演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参演者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平铺直叙不是曲艺

为更好地展示创作成果,今年8月,相关单位牵头举办了山东快书创作表演培训班,共有23人30件作品入围,并遴选全国范围内知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集中对入围人员一对一辅导。

近年来,通过抓项目、抓培训等举措,山东快书作品数量明显提升,选题领域逐步拓展。与此同时,优秀传承人才匮乏、新作品数量和质量不对等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

山东省聊城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贾振鑫介绍,作为山东快书的起源地,聊城拥有广泛的山东快书群众基础,传承队伍老中青少结构合理、发展稳固、整体向好。“从当前这门艺术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缺乏推陈出新的佳作和旗帜性的领军人物是其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阻力。”贾振鑫说。

在曲艺作家孙立生看来,可喜的是,当前山东快书创作表现内容与形式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一些作品以说教代替娱乐价值,欠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智慧,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平铺直叙不是曲艺。山东快书编织故事与塑造人物的夸张幽默,技巧运用的巧妙独到,以及创作者与观众平视的审美立场等都是其特别之处,在传承发展中应倍加珍视。”孙立生认为,山东快书创作必然要观照新时代、新形势,但还需要尊重传统规律,避免急就章式的创作。

《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为曲艺发展助力

山东快书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和优秀作品,观众基础同样是传承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除组织展演、培训外,近年来,山东通过组织山东快书名家下基层、曲艺进校园和实施曲艺老艺人保护工程等,抢救性记录130多位曲艺老艺人作品,帮助聊城市莘县振兴学校等建设“山东快书传承示范学校”,保护了山东快书根脉,保障传承、传播有序。

随着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出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各地市文旅部门也通过举办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活动、项目成果展演展示及鼓励驻场演出、开放夜场旅游等形式,为包括山东快书在内的不同曲艺品种的传承发展搭建平台。如在济南举办的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吸引了全国各地百余个曲艺节目集中展演,其中山东快书《武松赶会》等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贾振鑫介绍,在聊城市,除临清二中、莘县振兴学校等中小学开设山东快书课程外,当地还依托聊城大学成立了聊城大学曲艺研究所、曲艺理论学术研究基地,就山东快书缘起、发展及名家名作进行系统研究,为山东快书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由于说唱语言有一定地域局限性,山东快书在深圳仅在个别剧场和园子驻场演出。但人们对于它一人多角的表演形态是认可的、不排斥的。”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曲艺家龙蕊蕊表示,在坚持山东快书创作的同时,她还通过参加曲艺赛事、文化交流等形式,推动山东快书在当地落户生根。(记者 孙丛丛)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