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非遗 >

非遗如何吸引年轻人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党云峰 时间:2019-12-17

最近,微博达人李子柒在四川农村生活的视频“火”到了国外,其拍摄的多为围绕衣食住行展开的中国传统生活场景,其中,展示美食、纸张、刺绣等技艺制作过程的视频有数百万点击量。她成为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的典型,其实,她在今年8月就已成为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很多年事已高,非遗传承存在后继乏人的状况,因此,让年轻人走近、了解并接受非遗是其保持生命力的必经之路。那么,非遗如何吸引年轻人?

近年来,非遗借网络跨越时空,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人气特别旺,在文化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网络是年轻人重要的信息来源,“网络+非遗+扶贫”组合,为很多年轻传承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性。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提供专业支持的公益小游戏《我是非遗传承人》于今年10月推出,该游戏将扶贫与非遗相结合,让玩家化身非遗传承人,通过多形式互动增强对非遗保护、文化扶贫的了解和支持。

非遗不应是放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的标本,而应是“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技艺。我国文化和旅游部门、非遗传承人、业余爱好者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非遗与时尚设计相结合,推出一系列爆款文化创意产品,拉近了非遗和日常生活的距离,让传承千百年的非遗逐渐“活”起来、“火”起来。

非遗要传承离不开年轻人。一些非遗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失去实用性,与社会生活的“黏性”不强,要想得到年轻人的青睐,需要通过某种平台来展现其魅力。2018年,从央视的《非遗公开课》到山东卫视的《非遗说》,非遗节目成为展示其魅力的重要平台。从今年7月开始在网络平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跟着非遗去旅行》,拍摄嘉宾均由网民自发报名产生,通过纪实真人秀的形式展示各地非遗项目。这些都是很生动的范例。

培养非遗传承人要在学校打下基础。很多地方的大中小学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老师或课外辅导员,甚至基于当地的特色非遗项目推出校本课程,带领学生走进非遗作坊,指导学生了解非遗技艺,扩大非遗影响力,把传承千年的手艺的种子种在孩子心中。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令人欣喜,非遗传承事业将在接力传承中历久弥新。(党云峰)


编辑:张瑞琪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浙江好腔调为曲艺传承赋能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