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府谷县木瓜镇:米粮川上糜谷香 田间炕头算丰收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娟娟 时间:2022-10-26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娟娟 通讯员 杨越敏 杨永平)发其华,秋收其实。虽然已过寒露(10月8日),但是榆林市府谷县木瓜镇的田野上,处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盘算着今年的丰收账,他们的脸上洋溢丰收增产的笑容。 去年以来,素有“中国黄米之乡”美誉的木瓜镇,紧紧围绕“一镇一业”黄米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山顶平地、山坡植绿、山沟打坝、道路集水”的节水农业模式,以“一川两山”产业布局,创新探索出了“县农投公司+镇联合总社+村联合社+基地+农户”五位一体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推动木瓜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算好“经济账” 打好“振兴仗” “今年下了大力气,抓田管、抗病虫、夺丰收。糜穗壮实,颗粒饱满,预计亩产近550斤,比去年多150斤,按照黄米市场价5元/斤计算,亩均增收750元。种地十多年,今年亩产最高。”盘算着全年“收入账”,木瓜镇常塔村村民张连兵乐开了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近年来,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木瓜以“深耕细作二三载,产粮再看木瓜堡”为发展定位,坚持在守田、种粮、强米、稳产、增收方面下功夫,聚焦耕地撂荒被动实际,主动改革求突破,积极探索土地“三权分置”,进一步盘活“旧地新用”,健全完善木瓜镇经济联合总社运行机制,加快特色农业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创新“县农投公司+镇联合总社+村联合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起“土地流转收入+分红收入+转移性收入+务工收入”四项收入利益联结机制,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企民三方共赢等方面,展现出了府谷产粮大镇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责任与担当。同时,该镇还确立了“十村抱团建总社”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黄米脆片、黄米汤圆、糜子展厅等产业链延伸项目,计划新建糜谷种植基地和黄米加工厂两个项目,全面建链、补链、强链,持续壮大黄米产业品牌,让集体经济合作社成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算好“耕地账”“良田”回归“粮田” 去年以来,木瓜镇立足长远,从盘活资源上找出路,让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建高标准农田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1.36万余亩,拦沙坝14座,大力实施“漫灌改滴灌”“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全力解决土地撂荒、有限水资源灌溉问题。今年11月份又将启动实施1.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届时全镇耕地基本实现能平尽平、应平尽平,客观上也为做强木瓜黄米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土地撂荒提供了必要条件。 目前,县农投公司承租木瓜镇1万亩良田,从种植、到收割、到打捆全部实现“机械化”,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政策撬动、产业驱动、示范带动,全镇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8万亩,其中糜谷种植突破2万亩,预计全镇黄米、小米产量达到3500吨左右,农业产值有望突破2.5亿元以上。
算好“生态账” 走稳“绿色路” 农业发展的底线是绿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彰显农业绿色的本色。去年以来,木瓜镇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按照“系统谋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的原则,握指成拳,形成合力,通过“山顶高标准农田、山腰林草绿化、沟底打坝、道路集水”等项目,达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山,推进立体式生态治理模式,逐步将木瓜镇山水林田坝草沙治理项目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最终实现生态治理、粮食提产、增收致富的目标。 “今年,我们在东梁村科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树、见缝插绿,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绿道建设,大力开展裸露山体等地块的绿化美化,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林草产业振兴。”副县长、木瓜镇党委书记包晨晨如是说。近年来,木瓜镇进一步深化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统筹谋划,持续推动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产粮食、出畜禽的同时,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起来,成为当地走稳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子迈出的坚实一步。
算好“政治账” 撬动大发展 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政策保障给力。近年来,木瓜镇立足耕好“责任田”,种好“木瓜粮”,坚持将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落在实处,落深落细落实粮食安全田长制要求,严格实行党政领导班子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推进机制,形成实施闭环,全力稳面积、稳产量、稳增收,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只增不减,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全力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性保险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撂荒等问题。 下一步,木瓜镇党委、政府将立足“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这条主线,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个目标,通过党建引领、资金投入、人才助力等多种措施,全力打造糜谷规模种植、深精加工、市场营销三产融合,努力创享木瓜镇黄米金字号品牌。用钉钉子精神抓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三篇文章,奋力开启木瓜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夏雨 责编:王越美 终审:吴汉兴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